• 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

    盜挖“龍骨”8000余公斤,10人獲刑——子午嶺林區法院宣判一起特大盜掘“龍骨”案

    來源: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張曦云 發布時間:2023-11-13
    字號:A A    顏色:

    “龍骨”是古脊椎動物化石的俗稱,在“黑市”上收購價格較高,因此受到不法分子的格外垂青。11月8日,子午嶺林區法院公開宣判了一起涉案10人的特大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案。


    基本案情:


    慶陽作為岐黃故里,周祖圣地,革命老區,物華天寶,自然文化遺產豐富,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時代最久遠、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第四紀早期黃河劍齒象化石“黃河古象”就出土于合水縣境內。地底下有“寶”可尋,沉睡的“龍骨”就被很多不法之徒盯上。


    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被告人王某等十人采取晝伏夜出的作案方式,在國有林區及林緣區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6次,盜得古脊椎動物化石8854余公斤,出售給寧夏籍犯罪嫌疑人,獲利后通過微信轉賬方式予以平分。


    經鑒定機構鑒定,查獲的94公斤古脊椎動物化石為一般保護古脊椎動物化石,對研究古地理、古環境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涉案盜洞為古脊椎動物化石產地,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其中的重點保護古脊椎動物化石因非法挖掘遭到嚴重破壞。


    宣判結果:


    子午嶺林區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等十人違反文物保護法規,為謀取非法利益,未經主管部門批準,多次結伙在國有林區及林緣區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并出售獲利,數量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規定,分別判處各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至六個月不等,并處罰金10000至2000元不等。


    因非法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破壞了古脊椎動物化石保存的完整性,改變了古生物化石原有的保存環境,破壞生態環境導致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損,被告王某等十人應當承擔相關民事侵權責任,對受損的生態進行修復。本案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部分已在開庭前調解,被告已在市級以上媒體上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并按甘肅省子午嶺林業管理局合水分局調查設計隊制定的《甘肅省子午嶺林業管理局合水分局大山門林場張家灣生態修復實施方案》,承擔恢復被破壞生態環境資金40000元。


    護千古化石以安寧,還萬里青山以碧綠。守護深埋地下的生物化石與地上一碧萬頃的森林同等重要,子午嶺林區法院將不斷加大法律打擊力度,遏制盜挖盜掘和非法販賣活動,并繼續加大對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等文物犯罪的普法工作,多形式宣傳教育廣大轄區群眾,讓保護文物成為共識,守護文物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