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百姓大如天。上世紀60年代,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的干部群眾在工作中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成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
60多年過去了,“楓橋經驗”歷久彌新,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楓橋經驗”有了更多的內涵,矛盾千變萬化,方法層出不窮,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本質沒有改變。
在天水市,無論遇到什么矛盾糾紛,都會有調解組織來幫忙,他們活躍在天水市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只要出現矛盾的地方,他們總是巧借調解方式,解決群眾各類難心事。有群眾欣慰地說:“只要有調解組織在,再難的矛盾糾紛都會化解!”
功不唐捐,11月6日上午,天水市創新實踐的“矛盾風險防控工作法”入選全國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受中央政法委表彰并授牌。百川到海,榮譽的背后,是無數件紓民之困、解民之憂的小故事。
庭前調解
人力物力隨處省
2023年4月25日8時30分許,張某某駕駛小型轎車,沿甘谷縣車場路山南向北行駛,至車場路汽車站以北路段時,與同向前方的行人黃某某發生碰撞,致使其受傷,雙方車輛受損,形成道路交通事故。案發后,雙方就事故責任認定其實沒有太大爭議,卻對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及賠償金難以達成一致意見,遂來到法院申請裁決。
據了解,隨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在民事糾紛中的占比越來越大,甘谷法院在辦理交通事故案件過程中發現,當事人往往對事故責任認定沒有太大爭議,卻對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及賠償金難以達成一致意見,需要申請專業鑒定,導致當事人頻繁改變訴訟請求,不僅提高了訴訟成本,也延長了案件審理周期。為此,甘谷法院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探索“訴前鑒定+調解”模式,提供精準司法服務。
“訴前鑒定+調解”模式,即在訴前階段,對確有需要鑒定事項進行司法鑒定,并在溝通鑒定事宜的前后進行調解工作。將司法鑒定由“訴中”前移至“訴前”,有效降低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據本案法官介紹,此次事故被告的保險公司位于四川成都,本案從選擇鑒定機構、對鑒定材料進行指正、到各方當事人對賠償項目及各項金額達成一致意見,全程都是通過微信溝通的。在保險公司的人未到甘谷法院的情況下,各方當事人達成一致的調解意見。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糾紛圓滿化解。
社區會議
問題到人快速解
2023年5月,麥積區工業園社區收到某廠家屬院居民解某反映,說其所住居民樓樓頂排水不通,產生積水,致使其與多戶居民屋頂滲漏,多余積水從天窗口流入,在樓道內、樓梯上產生大量積水。
社區調委會收到情況反映后,立即組織社區調解員進入現場調查實地勘驗,在確定問題屬實后及時召開調解會議研究解決應急對策。
調解會上,當事人代表解某對所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調解員對問題情況也進行了深入分析,并要求某廠家屬院物業負責人迅速及時派員工處理問題,對住戶樓頂排水管進行疏通,查看頂樓住戶受損情況,對造成經濟損失的住戶商議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最后,當事人代表解某同意了社區調委會的處理意見,某廠物業也表示無異議。于是,一起因天氣突變產生的矛盾糾紛得到合理解決。
現如今,調委會“說事議事”創新工作方法已在北道埠街道辦得到了有力推廣。麥積區按照“矛盾糾紛不出社區”的思路,在黨群服務陣地上打造“居民說事室”,將居民“說理的地方”建在群眾家門口,讓受到矛盾糾紛困擾的群眾有處訴說、有人傾聽。
正如居民樓漏水一事,很多困擾群眾的問題突發、事小,但會對生活產生很多困擾,社區調委會可以就具體“事”找具體“人”,使矛盾糾紛從源頭上得到及時、有效地化解,群眾生活舒心,社區自然和諧穩定。
當面溝通
夫妻言和把家還
2022年7月的一晚,王某又一次喝得爛醉,找到妻子和兒子居住的出租房,將妻子張某毆打致眼眶瘀青,眼底出血,渾身是傷。在接到報警后,公安機關出警將酒醉的王某遣送回租住的房子。7月18日,張某到婦聯維權服務中心尋求幫助,希望婦聯幫助她解決嚴重的家暴行為并且堅決要求離婚。
調解員張文萍先是對張某進行心理疏導,耐心細致地幫助其舒緩情緒,從痛苦中梳理出頭緒,隨后在其傾訴中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因為丈夫王某有經常性的家暴行為,使張某多次受傷,張某不堪其擾,2019年兩人經過協商選擇了分居。
張某在租住的兩間房子前面開文具,后面住人,帶著兩個兒子生活。2022年7月15日,王某又一次喝醉,晚上12點闖入妻子和孩子租住的房間,砸了電腦,打印機,又一次毆打分居三年的妻子張某,將妻子張某毆打致眼眶瘀青,眼底出血,渾身是傷,110報警中心出警協調將醉酒打人的王某送回自己的出租屋。
之后,張文萍電話通知施暴人王某來到婦聯進行調解,通過溝通,王某說妻子張某雖然勤勞,節儉,但脾氣性格暴躁,把錢看的重,如不每月按時交錢就對王某冷暴力,多年來的矛盾都是因為錢引起的。
通過了解,張文萍發現雙方婚姻的癥結是經濟原因,且夫妻雙方感情交流和溝通,導致矛盾加劇,在雙方都說出自己的委屈和訴求之后,調解員針對具體情況,給出了建議。張某的丈夫王某今后如果工地結賬及時給妻子張某微信轉賬,保證妻子和兩個兒子的正常生活,學習費用,多與妻子溝通,互相包容,工地進度繁忙的工作多給妻子匯報,妻子張某也盡量幫助丈夫搞好后勤,生活中相互幫扶。夫妻雙方都表示會增加溝通,和睦相處,從新開始新的生活。
近年來,甘肅省天水市充分發揮婦聯干部、婦聯執委等柔性工作隊伍作用,聚合人民調解員、法官、律師、網格員、金牌調解員、巾幗志愿者等力量,構建“1+N”多元化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機制,通過推行聯隊伍促合力、聯陣地促服務、聯機制促協同、聯調處促效能的“四聯四促”工作模式排查化解家庭矛盾糾紛,推動婚姻家庭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
樓道進水,家庭矛盾,事故賠償,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才是群眾所需,民生所盼。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過程中,天水市“嵌入式”矛盾風險防控工作法的活力在基層治理的過程中被激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這一中國大地上“土生土長”的社會治理經驗,穿越甲子,在與時代的照面中歷久彌新,不改其為民服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