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

    臨夏州臨夏市:?四大“賦能工程”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格局

    來源: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張曦云 發布時間:2023-11-02
    字號:A A    顏色:

      近年來,臨夏市不斷創新和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持續做好組織、人才、智慧、品牌四大賦能工程,延伸基層黨建觸角,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圖片


    組織賦能 凝聚黨建合力

    打造基層治理“強引擎”


      按照便于管理、便于識別和開展工作的原則,把全市劃分為城市網格210個,農村網格35個,將黨建、政法、民政、城管、應急等服務管理職能納入網格,推動“多網合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配備網格長79名、專職網格員245名、兼職網格員584名、網格輔助人員1095名。推行黨建嵌入“雙線融合”機制,設立網格黨支部126個,網格黨小組392個,確保網格內黨組織全覆蓋。在7個街道44個社區全覆蓋成立“大工委”“大黨委”,將州市79家部門(單位)、學校企業和社會組織吸聚到街道社區“黨建高地”,建立起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全市各職能部門、轄區成員單位治理共抓、黨建共推、服務聯搞工作格局。2023年以來,各街道與轄區成員單位形成“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400余項,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88份,協調解決各類問題193件。


    人才賦能 強化隊伍建設

    激活基層治理“微細胞”


      堅持將80%以上的鎮(街道)機關干部下沉村(社區)一線,“一對多”結對聯系居民,直接參與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矛盾調解、民生服務等一線工作,將工作觸角延伸到村社小區,為轄區群眾辦好事、干實事、解難事。全覆蓋建立223個居民小組,選配620名居民小組成員,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常態化開展政策宣講、志愿服務、隱患排查等工作。通過公開考試招錄,將50名政治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為民意識強的優秀大學畢業生納入社區管理隊伍,全面落實專職社區工作者待遇保障,保證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穩定,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春智慧和活力。


    圖片


    智慧賦能 辦理快速高效

    拓寬基層治理“新渠道”


    積極打造“互聯網+黨建+N”服務模式,將線下服務提檔升級為“指尖上的智慧服務”,在全市79個村(社區)推廣運行“掌上智慧社區(村)”小程序,注冊人數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0%以上,戶均注冊率100%。通過線上亮“家珍”、線上說事議事、線上聯動解決,及時回應和解決群眾在供水供暖、物業服務、環境衛生、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煩心事、難心事、揪心事共8595件。


    依托“三位一體”基層治理平臺,線上推行“群眾點單、網格核單、社區下單、街道派單、部門接單、群眾評單”六單聯辦機制,并實時跟蹤問效、催辦督辦,匯聚多部門合力提升群眾訴求辦結效率,累計解決環境衛生、物業服務、小區停車、供水供暖等民生問題和矛盾糾紛376件。依托智慧農村小程序,推行線上村民知情大會,讓群眾“足不出戶”發表意見、隨時隨地參與村級事務,實現了“外出不斷線、平臺匯民情”。目前已召開線上村民知情大會1067場次、參與群眾42萬人次,回應關切1.3萬余條、表決事務1400余項,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提高了村級決策的智慧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圖片

    品牌賦能 創新服務載體

    建強基層治理“主陣地”


      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資源,傾力打造“15分鐘社區閱讀圈”,在各街道社區設置城市書屋、共享書屋、河州書房等各類書屋(社)59個,提供資料查閱、課業輔導、“聽書”閱讀等服務,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充電站”。組織800名年輕干部、離退休老干部和返鄉大學生組成志愿者隊伍,打造青春綻放“小紅星”公益課堂,開展課程輔導、科普宣講、研學參觀等活動。


    圖片


      在全市44個社區、35個村建成運營關心關愛幸福食堂,為孤兒、行動不便的重度殘疾人、家庭困難的重病患者、8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餐食,60歲以上老年人及其他就餐人員提供低價餐食。積極協調各方力量,采取設置街區場景、道路鋪裝、立體景觀等措施打造“河州味道文旅美食街區”“石榴籽街”“木場老街”等特色街區,讓商業更興旺、環境更優美、街區更鮮活,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